![]() |
![]() |
编者按:从酝酿到启航仅用不到3个月,东方国投控股有限公司200亿文化产业基金与200亿全球并购基金PE航母就得到了来自中国社保基金、保险巨头、银行PE、央企、国企与国际投行和国外资本的热烈追捧,这期间的秘密、策略与奇迹又是一个怎样的神话和传奇?! |
|
|
||||
|
成为国际投行的必备条件:国际一流投行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二是拥有非常强大的盈利能力;三是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放大价值、兑现价值的能力;四是具有清晰的发展战略,独特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五是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庞大多元的LP资源。 |
|
|
1.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问题来看: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外围环境日渐恶化,中国政经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因素增加,局面更加复杂,将直接影响到作为经济细包的企业,中国经济增长实质放缓已成定局,但平均会保持7%的增长。 ![]() ![]() 2.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来看: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过类似30年的奇迹,而且30年奇迹之后都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放缓是其必然经济规律。 ![]() ![]() ![]() ![]() 3.从产业兴衰和行业周期来看: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尤其是民间金融和基金业是下一个10年黄金期。其理由如下: ① 80年代改革开放初启,经济短缺时代崛起了制造业,其中以海尔、TCL、长虹、康佳、创维以及日系家电巨头等为代表;90年代随着外资的大规模输入和渗透,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崛起了互联网;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资本的原始累积以及城镇化,货币化、资本化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启动,迅速崛起了以房地产业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资本时代;自2008年美国次代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以民间金融,PE、文化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走向前台,将成为取代以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地产为代表的下一个10年的黄金产业。 ② 从世界金融尤其是美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现在已经正式步入了基金的时代。在美国有数以万计的银行,规模不是很大,而基金的规模却很大,有的基金管理几千亿美金,甚至上万亿;而在中国,银行的资产是巨无霸,占据主导地位,金融资产结构严重不合理,中国基金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从直接投资基金角度来看,美国的投资规模超过两万亿美元,中国的投资基金规模非常小,证券基金可能达到了三千亿美元,但是规模不是很大。在美国所有的风险投资加起来是9千亿美金,中国只有三百亿美元,我们的数量相当于美国的1/240。从理论上来讲,中国的创投资本应该有一万亿美元,但我们只有300亿美元,所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经济已步入总量超日赶美时代,全球资本过剩时代,产业整合升级时代,基金业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得发展风险投资;要解决中小企业问题,就得发展成长型基金;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得发展并购重组基金;要促使社会储蓄向社会资本转变,就必须发展资产管理。这不是说谁的决定,而是时候到了。 |
1. 从PE行业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 ![]() ![]() ![]() ![]() ![]() ![]() ![]() ![]() 2. 从GP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同样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 ![]() ![]() ![]() ![]() ![]() 3. 中国PE行业研判结论 一个行业的崛起和兴衰,有其必然的经济规律,中国目前PE行业有点像90年代的广告业和互联网,一窝蜂而上,整栋楼里面都是基金管理 公司 ,整个金融街都是做投行的,PE公司的这种过盛发展,必然导致激烈的竞争,就像90年的代的广告业和互联网。一轮98年的金融风暴,倒下了一大片,能够存活下来并能做强做大的,往往所剩无几,今天中国PE业也一样,能够熬过这次以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为主导的全球金融危机,能够至2015年存活下来相信已然不多,能够做强大的,必然成为世界PE之王和国际投行之一。 ![]() ![]() ![]() ① GP自身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和穿透市场,洞察市场先机和掌控市场能力的企业; ② 具有非常清晰的战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 ③ 拥有庞大的和多元化的LP资源,不是5家10家,而是千家万家; ④ 不会做没有自己思想和见地的项目,不会做自己难以掌控的项目,不会做没法包装和无法挖掘到价值优势资源的项目; ⑤ 具有开放、包容、联合、协作的态度和文化;同时,在社会上拥有信誉和品牌、强大的股东和LP品牌资源优势。 |
![]() ![]() ![]() ![]() ![]() ![]() |
|
|
|||
|
|
|
为什么是200亿,而不是100亿或50亿或10亿? 其理由是:过小则无用,过大则虚,200亿刚刚好!一方面可以承载各方资源,包括社保,保险,银行,央企、国企及社会资金,PE机构资金等;二是可以引起各部、省、市政府和国际国内行业巨头的重视;三也是自身需要: 10亿8亿对万达、银行、保险等巨头来讲一点用处都没有; 50亿、100亿都不够一两家保险巨头吃的,万达在旅游度假方面的投资是3年内是1000亿,50亿,100亿也只能够塞个牙缝; 200亿的盘子则刚刚好,太大了有吹牛之嫌,太小了则没有吸引力,200亿足以让各部委,各省市,各巨头引以重视,实现的难度也不是很大,3年内200亿全部到位恰到好处。 资金从哪里来? 主要渠道:一是社保资金和养老基金;二是保险资金、三是银行资金、四是央企、国企资金;五是政府引导资金;六是国际投行、国外资金;七是上市公司以及行业内资金,包括文化产业方面的上市公司和PE机构资金;八是社会资金等。 |
社保基金、银行PE、保险PE、行业PE之发展现状 | ||
社保基金 | 银行争食PE | 保险PE |
目前,社保基金已向15家基金公司投资了将近200亿元,明年是500亿元,在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情形下,社保基金的PE投资步伐将会逐步加快,按国务院2008年批复规定全用社保基金可将不超过10%的资金投资于PE,按2011年年底8689亿元的总资产计是10%的PE投资总额上限为868.9亿,而对养老基金入市投资PE,规模将再增加1000亿,如果按全国社保基金2015年总规模2万亿算则是2000亿,再加上全国地方养老金2000亿的话,则至少有4000亿的投资规模,而目前近200亿的庞大的资金需要出口,需要载体 ![]() ![]() ![]() ![]() 社保基金的投资程序是: 1. “先挂号”,在决定投资之前社保基金会委派专业人士历时近半年对所投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除规模、团队、管理是否规范之外,最主要的是所投项目收益率如何?成长状态如何?其业绩增长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之后的成就和投资企业获得退出的进展等; 2. 关注 基金管理团队的文化和理念; 3. 一般不参与基金公司的管理和投资决策 ,但在开会讨论是否投资某项目时,社 保基金会委派一位代表在旁聆听,以享有投资决策和情权,却不会直接参与投资决策表决,但也并不意味着社 保基金将放松对投资风险的监管,相反,社保基金将在第二轮投资时则会让基金管理公司感觉得到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考量,要求会逐步提高。 4. 从社保基金投资联想弘毅、鼎晖、中信资本,IDG,宽带资本等可以看出,社保资金看重的是人,是圈内的人和有社会威望和地位的人,联想的柳传志、中信的刘乐飞、IDG的阎焱、宽带资本的田溯宁、鼎晖的吴尚志等,要论团队有多专业,业绩有多好,那是打死我也不信,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想想联想创投当初老打败仗,差点把老底赔光,投资神州汽车17个亿,投资融众担保十几个亿,弘毅投资苏宁12个亿,已经亏得是一塌糊涂,血本无归;再看看IDG阎焱,投资的TAT早已关门大吉,投资的雷士,也是与创始人吴长江斗得晕天黑地,股价大跌;至于中信资本与宽带资名声倒很大,但谈有多成功的案例则无,其实就是戴相龙做的圈内生意。当然,也是目前中国PE刚刚起步,钱多人傻,没地方投也是事实。 |
继社保、险资之后,银行也开始加入到争食PE的大军之列。按照涉足PE的程度、自身体量大小,以及反应速度的快慢,可将其分成三大阵营: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第一阵营,是PE先锋;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第二阵营,行动缓慢;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为代表的第三阵营,起步较晚。银行系PE真正崛起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国开行旗下600亿FOF基金的设立。 早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所属的中银国际投资成立了渤海产业基金,并成为相对第一大股东;隶属于建设银行的建银国际更是在国内PE市场大展拳脚,2010年以IPO退出7家成为当年最佳PE机构;目前,建银国际启动了对8个战略新兴行业和12个传统重点行业近500家中国概念海外上市公司的跟踪和服务。此外,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工银国际、交银国际、农银国际以及招银国际等纷纷在国内投身PE领域。 银行转型势在必行,已经不是做或不做,而是必须要做。一直以来,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靠信贷,靠息差收入,但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该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现实情况是,信贷越来越难做,即使是国有四大银行。实际上,每家银行都在寻求突破、转型,希望逐渐由适合传统制造业的信贷业务为主,转移到配合消费驱动的私人银行业务上。某种程度上,私人银行部门相当于银行转型的先头部队,被寄予了深深的厚望。而转战PE,正是其实现转型的关键一步。 目前做得最好的是招商银行,招行携手PE IPO贷款5年2000亿,已与240家PE合作,管理资金近3000亿 。 |
2010年9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正式放开险资参与PE投资。对于投资比例,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按照2010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5.048万亿来计算,险资参与PE投资的总额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以888亿元居首,其次是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可投资PE资金规模分别达586亿元、238亿元。 保险PE选择基本趋于一致,即倾向于消费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制造业、医疗等行业的成熟企业,其投资方式多是上市前投资或者并购整合相关投资。不过,《暂行办法》有明确规定:“所投资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是战略新型产业,或者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不得投资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股权”,“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 因此,采取间接方式将是摆脱行业限制的有效手段。另外,资产规模相对较少的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考虑,也更倾向于间接投资,即投资PE基金。对所投资基金的选择,也将主要倾向于成熟基金,其中“母基金”会是相对理想的选择。但目前国内PE市场上可供保险公司选择的基金数量较为有限。 在此现状下,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探索以基金管理者的角色参与PE投资,即保险公司作为GP发行股权投资产品(基金),进而突破其股权投资资金规模占总资产5%的限制。 抢跑者国寿早在2006年,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以及商业银行的投资后,当年11月,国寿即以56.71亿元认购广发银行22.82亿股,占广发银行增资扩股后的20%股份。2008年,国寿斥资3亿元,购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5000万股;同年再投资200万元,发起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09年,国寿又投资6.5亿,购入杭州银行5000万股股份。2010年9月保监会印发《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正式放开保险资金参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领域。中国人寿一直是险资对外投资的抢跑者。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国寿持有非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金额已近100亿元。2010年的年化收益率接近13%,远高于其2010年全年实现的2.97%的投资收益率。尽管2011年上半年,国寿总投资收益率上升为4.5%。但这和PE机构平均20%以上的回报率相比,国寿的投资收益率就变得不如人意。 |
|
||||||
|
Copyright@2000-2012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
版权所有:新华网 |